近日,上海開放大學女子學院推出家政管理專科學歷教育,此舉在上海尚屬首次。這一專科采取業余學習的方法,最短學習時間為兩年半。
據業內人士預計,未來上海中高端家政服務市場的缺口約為5萬人,上海的這一家政學歷培訓,有助于緩解這一部分的需求。但問題的另一面,也應關注:在目前有待規范的家政市場中,“家政大專保姆”可能成了新的噱頭,助推本已虛高的家政服務價格。
在成熟的市場機制中,價格是由供求關系決定的;像家政這種服務市場,更是一分服務一分價格。但目前的市場難言成熟,服務質量的信息不透明,也缺乏必要的事先核定、事后追究的制度,消費者則處于信息劣勢,無從判斷保姆的服務水平。這就成為經濟學中的“檸檬市場”模型——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高質、低質服務在同一條起跑線上競爭,無法有效區分,甚至導致劣等服務以次充好占領市場。又因為中國城市想請保姆的消費人群,一般真是工作忙不開、有老人孩子需要照顧,是個“剛需”市場,所以很多消費者不得不接受未必實在的價格;至于服務質量如何,只能聽天由命。
以家政行業中的月嫂來說,這幾年月嫂的工錢從三四千元,猛漲到七八千元還有點HOLD不住,其中固然有市場的因素,比如,2008年的奧運寶寶、2010年的世博寶寶,以及今年的龍寶寶,都是生育集中年;但也不乏月嫂中介機構的惡意炒作、自抬身價。
有媒體總結過其中的伎倆。比如虛報經驗,有人自稱有15年的月嫂工作經驗,自抬身價,向消費者索要更多的服務費,但月嫂市場的興起也就十來年的時間。再者,有巧立名目的。月嫂公司都有一個基礎價格,之外按月嫂的“技能”加收費用,號稱能幫寶寶做操游泳的加500元,能給產婦提供營養餐的再加1000元,但這些“技能”很多都沒有相關曜跡顏呶藪優卸顯律┦欠裾嫻惱莆樟蘇庖患寄堋;褂械木褪切楣棺手剩鲇葡顏摺1熱紓黿帳【幸敵崛隙ǖ摹敖鹋圃律弊芄倉揮6個,但南京某婦產醫院門前的月嫂中介門市里,家家都號稱有十幾個“金牌月嫂”,甚至還有“超金牌月嫂”“鉆石月嫂”!
這一切亂象的根本,還在于市場主體責任不清晰,不少家政公司、家政中介只做一錘子買賣,沒有對家政服務做有效鑒定,甚至根本不做必要的培訓,最后出了問題,則讓消費者與保姆直接解決,不做質量擔保。
其實,2010年中央就發布了《國務院辦公廳關于發展家庭服務業的指導意見》,把家政行業放在國家層面予以指導規范。其中提出“支持高等院校和技工院校開設家庭服務業相關專業,培養從事家庭服務的經營管理人才和中高級專業人才”,這也正是上海開放大學實施“專科學歷教育”的指導理念。同時,《指導意見》也對家政市場的規范化、標準化,有很多宏觀構建,比如,行業協會和企業要積極開展家政服務標準化工作,切實抓好家庭服務業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地方標準的貫徹落實,推行服務承諾、服務公約、服務規范,提高服務質量。
我們期待的是一個規范、透明的家政市場,服務實現標準化,一分服務一分價格,家政服務人員的技能項目、從業年限、不良記錄,做到可查可驗,實施嚴格的等級認證制度,這樣才能擠干虛高的價格水分:好的家政,享受高端價格;差的服務,則不見容于市場。 關鍵詞 深圳家政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