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熱映的影片《桃姐》,英文名字叫“簡單人生”,但其主人公的人生卻毫不簡單,故事中主仆間比親人更為體貼的相互情感在現代社會實為稀有。而現實缺少這種情感,恐怕是因為太少有人能像桃姐那般以心換心。
片中的“桃姐”中風后,曾試圖為羅杰尋找一個新的家政人員。可三段應聘對話卻暴露出桃姐與應聘者截然不同的兩種服務態度,其間的差距,或正是中國傳統主仆關系向現代家政雇傭關系過渡中出現的觀念斷裂。
桃姐所從事的職業,在過去應該叫仆人,而今更名為家政服務人員。當然,過去的主仆關系大多產生在不平等的人身依附關系上,而現代家政則是基于平等人格下的雙向自由選擇。桃姐看上去很像傳統忠仆,但其最后“干不動了”主動請辭,又證明她跟現代家政人員一樣是完全自由的。當主仆間被動的“忠誠”由現代家政自覺的職業態度所取代時,我們除了批判糟粕,也理應繼承精華。那么,當下的家政服務人員能從桃姐身上繼承些什么呢?
影片感人,是因為我們太羨慕桃姐與羅杰之間的真情,這反過來也足以證明當下家政人員與所服務家庭間的關系并不令人樂觀。當過去那種人身依附關系成為歷史后,多數家政服務從業者的職業素養卻沒有隨之達到要求,這使得他們與所服務家庭間缺少互信與互愛。而這種感情,恰是家政服務的特殊職業需求:對人的照顧,當然需以盡量滿足人的需求為出發點,這與現代服務所倡導的人性化理念也是一脈相承的。
我們不能苛求每一個人都如桃姐般盡職,但片中三個家政應聘者卻各有問題:第一個應聘者“不擦窗不洗廁所不擦抽油煙機,只照顧一個人,家里請客吃飯是不管的”;第二個應聘者自稱“曾是白領,因失業不得已才做家政”;第三個一聽桃姐要求她要按老板喜好去購買新鮮黃花魚時竟起身就走。三種反應能看出部分家政人員職業態度的三種缺失:第一個太過自我,多數工作畢竟很難量身定做;第二個自輕自賤,看不起家政職業;第三個在工作時間卻不能以雇傭者的需求為出發點,有點本末倒置。
如今月嫂價格攀高、高級家政人員走俏的行情已十分清晰,家政行業的競爭也將越來越激烈,對高級家政服務人員的需求也將越來越多。我們都希望身邊有一個盡心盡職的桃姐,但愿市場需求的助推,會讓桃姐的存在不會永遠只是稀缺。
關鍵詞 深圳家政公司
|